一、毕业生基本情况
测绘与城市空间信息学院2022届毕业生共213人,其中本科生139人,硕士生74人。学院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在学校的统一部署和学工部、就业中心的直接指导下,积极有力、稳步扎实开展就业工作,尽最大程度克服了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促进毕业生顺利就业、科学就业、充分就业,截至8月31日,学院毕业生就业率97.18%,其中本科生就业率95.68%,硕士生就业率100%,本科生升学率33.89%,现总结如下。
二、毕业生就业情况
(一)2022届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
本科各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
类别
专业 |
升学率* |
就业率 |
签约率 |
||
国内* |
国(境)外* |
合计* |
|||
测绘工程 |
13.70% |
4.11% |
23.64% |
97.26% |
94.52% |
地理信息科学 |
30.30% |
6.06% |
36.36% |
93.94% |
93.94% |
遥感科学与技术 |
42.42% |
6.06% |
48.48% |
93.94% |
93.94% |
本科分群体毕业生就业情况
类别
群体 |
升学率 |
签协议合同 |
二学位 |
参军 入伍 |
灵活就业 |
自主 创业 |
西部 计划 |
||||
国内 |
国(境)外 |
合计 |
单位用人证明 |
自由职业 |
|||||||
性别 |
男 |
23.33% |
6.67% |
30.00% |
42 |
9 |
0 |
1 |
1 |
0 |
0 |
女 |
32.79% |
4.92% |
37.71% |
28 |
10 |
0 |
0 |
0 |
0 |
0 |
|
疆藏少数民族 |
28.57% |
0.00% |
8.57% |
4 |
0 |
0 |
0 |
0 |
0 |
0 |
|
学习形式 |
两年制 |
5.56% |
0.00% |
5.56% |
14 |
3 |
0 |
0 |
0 |
0 |
0 |
普本 |
28.10% |
5.79% |
33.89% |
56 |
16 |
0 |
1 |
1 |
0 |
0 |
|
重点关注群体 |
经困 |
16.67% |
0.00% |
16.67% |
8 |
1 |
0 |
0 |
1 |
0 |
0 |
学困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
心理 |
28.57% |
14.29% |
42.86% |
2 |
1 |
0 |
0 |
0 |
0 |
0 |
*升学率均扣除两年制学生
(二)近三届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
类别
届 |
升学率* |
签协议合同 |
二学位 |
科研助理 |
参军 入伍 |
灵活就业 |
自主 创业 |
西部 计划 |
|||
国内* |
国(境)外* |
合计* |
单位用人证明 |
自由职业 |
|||||||
2022 |
28.10% |
5.79% |
33.89% |
70 |
19 |
0 |
0 |
1 |
1 |
0 |
0 |
2021 |
29.41% |
4.58% |
33.99% |
51 |
3 |
0 |
0 |
40 |
1 |
0 |
0 |
2020 |
18.71% |
6.47% |
25.18% |
72 |
11 |
0 |
0 |
11 |
1 |
0 |
0 |
*升学率均扣除两年制学生
从图中可以看出,升学率稳步提升,就业率、签约率逐年上升。
(三)2022届研究生就业情况分析
研究生各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
类别
专业 |
升学率* |
就业率 |
签约率 |
||
国内* |
国(境)外* |
合计* |
|||
测绘工程 |
10.42% |
0.00% |
10.42% |
100.00% |
97.92% |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 |
25.00% |
12.50% |
37.50% |
100.00% |
100.00% |
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 |
0.00% |
0.00% |
0.00% |
100.00% |
50.00% |
摄影测量与遥感 |
0.00% |
0.00% |
0.00% |
77.78% |
22.22% |
建筑遗产保护 |
20.00% |
0.00% |
20.00% |
100.00% |
100.00% |
合计 |
10.81% |
1.35% |
12.16% |
100.00% |
93.24% |
研究生分群体毕业生就业情况
类别
群体 |
升学率 |
签协议 合同 |
灵活就业 |
自主 创业 |
||||
国内 |
国外 |
合计 |
单位用人证明 |
自由职业 |
||||
性别 |
男 |
11.63% |
0.00% |
11.63% |
36 |
2 |
0 |
0 |
女 |
9.68% |
3.23% |
12.90% |
24 |
3 |
0 |
0 |
|
不同 学习形式 |
全日制 |
11.11% |
1.39% |
12.5% |
58 |
5 |
0 |
0 |
非全日制 |
0.00% |
0.00% |
0.00% |
2 |
0 |
0 |
0 |
|
重点 关注群体 |
经困 |
14.29% |
0.00% |
14.29% |
4 |
2 |
0 |
0 |
学困 |
0.00% |
0.00% |
0.00% |
0 |
0 |
0 |
0 |
|
心理 |
50.00% |
0.00% |
50.00% |
1 |
0 |
0 |
0 |
(四)近三届研究生就业情况比较
类别
届 |
升学率 |
签协议 合同 |
灵活就业 |
自主 创业 |
西部计划 |
|||
国内 |
国外 |
合计 |
单位用人证明 |
自由职业 |
||||
2022 |
10.81% |
1.35% |
12.16% |
60 |
5 |
0 |
0 |
0 |
2021 |
3.45% |
0.00% |
3.45% |
42 |
14 |
0 |
0 |
0 |
2020 |
11.11% |
0.00% |
11.11% |
44 |
10 |
0 |
0 |
0 |
从图中可以看出,硕士升学率稳步提升,就业率、签约率逐年上升。
二、就业单位分析
(一)近三年毕业生就业单位趋势分析
1.本科生就业行业
类别 届 |
房地产 建筑业 |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
金融业 |
公共管理、居民服务 |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
2022 |
29 |
14 |
10 |
5 |
3 |
2 |
2021 |
34 |
19 |
19 |
3 |
9 |
6 |
2020 |
30 |
25 |
15 |
1 |
4 |
1 |
2.本科生就业单位性质
类别 届 |
国企 |
民企 |
考公(编) |
2022 |
46 |
31 |
6 |
2021 |
33 |
41 |
14 |
2020 |
34 |
22 |
22 |
3.研究生就业行业
类别 届 |
房地产 建筑业 |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
公共管理、居民服务 |
教育 |
金融业 |
2022 |
9 |
21 |
24 |
4 |
2 |
1 |
2021 |
2 |
22 |
17 |
5 |
1 |
1 |
2020 |
6 |
13 |
15 |
7 |
1 |
3 |
4.研究生就业单位性质
类别 届 |
国企 |
民企 |
考公(编) |
2022 |
28 |
21 |
16 |
2021 |
16 |
20 |
20 |
2020 |
22 |
13 |
15 |
5.毕业生就业单位趋势分析
1.从就业单位的性质可以看出,无论本科生还是研究生更倾向于国企等单位。
2.2022届毕业生就业范围更广,学校培养学生时在注重专业知识的同时加强了全面素养的提升,适应了社会发展需要。
(二)2022届毕业生就业群体分析
1.本科毕业生企业性质、重点行业就业、就业地域
群体类别 |
国企 |
考公(编) |
建筑相关行业 |
京内就业 |
男生(74) |
27 |
2 |
25 |
29 |
女生(65) |
9 |
1 |
4 |
23 |
经困生(12) |
4 |
0 |
4 |
2 |
学困生(0) |
0 |
0 |
0 |
0 |
心理欠佳(7) |
1 |
0 |
0 |
2 |
两年制(18) |
10 |
0 |
6 |
11 |
少数民族 (新疆西藏)(7) |
2 |
0 |
2 |
1 |
整体 |
36 |
3 |
29 |
42 |
2.硕士毕业生企业性质、重点行业就业、就业地域
群体类别 |
国企 |
考公(编) |
建筑相关行业 |
京内就业 |
男生(43) |
15 |
9 |
4 |
28 |
女生(31) |
13 |
7 |
4 |
18 |
经困生(7) |
4 |
0 |
1 |
3 |
学困生(0) |
0 |
0 |
0 |
0 |
心理欠佳(2) |
0 |
0 |
0 |
0 |
全日制(72) |
23 |
16 |
8 |
45 |
非全日制(2) |
1 |
0 |
1 |
2 |
整体 |
24 |
16 |
9 |
47 |
三、毕业生就业工作开展情况
1.全程化开展就业指导
在学生进入毕业年级之前,学院就对学生的学业情况进行梳理,对学生发出学业提示和预警,指导学生完成好学业,为求职择业打下坚实基础。开展分类指导,对拟考研、出国、就业学生分门别类进行指导。开展就业动员,引领学生强化就业意识、规划意识、定位意识,积极利用暑期进行实习,为求职行动做好准备。在毕业年级,根据就业工作进程分别开展就业政策培训、就业技巧培训、就业流程培训、就业联系人培训等,指导学生掌握各项就业知识与技能。开展小型工作坊和针对性指导,为学生提供个性化、体验式、互动式的就业指导和帮助。尤其在后疫情期间,利用学院微信公众号开设“测·就业”专栏,对学生在疫情期间利用互联网进行“云求职”、“云面试”、“云择业”,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化危为机,最大程度地利用好国家、北京市、学校的各项就业政策、就业红利以实现顺利就业进行专门指导,收到良好效果,获得学生好评。同时,积极组织毕业生参加各类网络指导,拓展指导资源。在各类各项就业指导工作中,学院始终紧密围绕引导学生树立科学就业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与社会需要和青年学子时代担当相结合,促进学生强化积极就业意识、基层就业意识、诚信就业意识和就业安全意识,不断提升就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
2.全员化开拓就业市场
在就业工作中,学院不断强化市场意识,积极开拓就业市场,形成了全员关注就业、全员推进就业、全员开拓市场的良好氛围。党政联席会专题听取就业工作汇报和作出专门部署,学院积极推进“走出去”、“引进来”,搭建用人单位与毕业生畅通联系的桥梁纽带,专业教师、毕设指导教师、研究生导师积极提供就业信息,班主任多方为毕业生推荐用人单位,多措并举、齐抓共管,大力拓展毕业生就业市场。过去一年共开展用人单位专场宣讲招聘会7场(含线上宣讲会),走访用人单位3家,新增一家全方位战略合作行业重点企业(北京航天泰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并签署协议。
3.全方位提供就业服务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就业工作是“六稳”之首、“六保”之首。2022年新冠肺炎疫情继续给就业工作带来严峻挑战,学院把就业工作摆在极其重要的位置,全力以赴、千方百计做好就业工作,为毕业生提供优质的就业服务,为毕业生考研出国、落实就业增添强劲助力。辅导员当好“快递员”,为毕业生寄送和收取各类就业材料;当好“理货员”,为毕业生查找各种证书和资料;当好“信息员”,认真统计和梳理毕业生的各类就业信息和具体需求;当好“咨询员”,通过微信、语音、电话等多种方式为毕业生答疑解惑,解决个性化的问题。通过及时有效和较高质量的就业服务,帮助毕业生办理好求职择业、签约就业的每一个环节,处理好报到证签发、档案转递、户口迁移的每一项事宜。在毕业生毕业之际,学院组织了全体毕业生会议,讲解职业中的基本注意事项,提醒毕业生迈好职场第一步。悉心组织毕业生代表座谈会、毕业季合影、毕业生党员会议、“最后一堂思政课”等活动,营造积极、充实、有序、温馨的毕业季氛围。组织老师为毕业生打包、搬运行李,用爱守护毕业生,让毕业生暖心出校,大步入职场。就业服务在学生毕业之后不断线,持续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个性化、定制式、不间断的帮扶措施。
四、工作特色
测绘学院科学分析研判学院就业现状和形势,多方联动,多措并举,扎实做到“三有”——有氛围、有举措、有保障,对疫情防控期间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进行了实践与探索。
1.“三有”工作法之有氛围
学院打造自上而下的就业工作领导机制,班子成员牵头,副书记亲自带班,辅导员、班主任、系主任及专业教师全体参与,形成全面合力。把就业工作提高到与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相同的高度,让“招培就联动”的观念深入人心,从而充分调动学院教职工参与就业的积极性。充分挖掘学生就业典型、帮扶学生就业导师、辅导员和班主任典型,对其典型案例分享和榜样力量予以宣传报道,营造积极就业的氛围,提升毕业生的就业动力。
2.“三有”工作法之有举措
学院组织多方联动,副书记亲自带班,班主任、毕设导师、辅导员、支部书记联动推动就业工作,通过云家访的形式和家长沟通,以云谈心的方式和学生交流,家校联手、精准精心帮扶,对学生进行精准就业指导,累计开展云家访50余次。学院针对学生就业困难原因,安排班主任、毕设导师开展一对一就业帮扶,针对毕业生对网络招聘呈观望状态的心理,结合当前疫情防控形势,加强对学生的择业观教育,鼓励学生“先就业再择业”。学院建立就业工作台账,全方位掌握学生就业动态信息,分类精准指导,对毕业生一对一采集求职意向,及时与招聘信息匹配,主动向学生推荐与专业对应的相关企业。
3.“三有”工作法之有保障
学院通过拓宽就业渠道,积极组织参加学工部组织的分层次、分类别、分区域、分行业的“云双选会”“云宣讲会”19场,积极推动“就业服务不打烊、网上招聘不停歇”。确保精准而真实的招聘信息每日通过云端推送到毕业生手中,保障了学生获取信息不掉线,累计推送就业信息390余条,积极联系用人单位和校友,畅通就业渠道,累计联系用人单位25家,联系校友17人。
五、工作困难和下一步工作计划
1.加强对拟考研、出国学生的后续指导
目前,拟考研学生数量较大,拟出国学生面临疫情给全球高等教育带来的挑战和不确定性较大,需要根据学生考研、出国的进程,进一步强化过程中指导和后续指导。对于考研、出国未果的学生,通过及时的、针对性的引导帮助其调整目标、优化策略、积极行动,助力目标顺利达成。同时,发挥学院专业优势,完善二学位,为学生提供更多可能发展空间和机会。
2.增强对新疆西藏等西部省份就业市场的开拓力度
随着生源结构的变化,新疆、西藏等西部省份的学生占比呈上升趋势。一方面,学院要通过细化培养方案、优化全程管理加强对新疆、西藏等地区少数民族学生的培养,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另一方面,需要进一步增强对这些地区的就业市场开拓力度,深化与行业用人单位的联系,更好地服务于毕业生回省就业。
3.持续强化科学就业观教育
在全程化的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要持之以恒加强科学就业观教育,引导学生把个人成长发展与国家战略需求相结合,与时代发展需要相结合,与北京城乡建设和“三师”队伍建设所需相结合,把“个人梦”自觉融入“中国梦”之中,正确看待、分析、把握兴趣、技能、价值观等因素,既有鸿鹄之志,又要脚踏实地,通过职业指导和思想引领大力弘扬基层就业主旋律,努力为社会输送更多更优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