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稿:王闰杰、郭贤 审核:蒋捷
2024年11月1-11日,北京建筑大学测绘与城市空间信息学院教师代表赴巴西贝伦参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ISPRS)遥感技术委员会2024学术会议。此次会议汇集了全球遥感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遥感技术与应用”主题分享最新研究成果,探讨遥感技术在环境管理、灾害预防等领域的应用,并寻求多种形式的国际合作。参会团队由北京建筑大学测绘与城市空间信息学院教师蒋捷、王闰杰、郭贤组成。
出访期间,蒋捷作为ISPRS秘书长参加了ISPRS执行局和技术委员会主席联席会议,审议了五个技术委员会工作进展、学术刊物工作报告与计划、会员活跃度评价报告、2025年地理空间周筹备情况、2026 Congress筹备情况、GSW 2027组办方竞选申报情况、与相关国际组织交流情况,并着重分析了ISPRS未开发展战略方向调研报告,讨论了后续改革方针政策。还受邀参加第三技术委员会学术大会相关活动,包括出席会议开幕式、主题报告单元、主要社交与学术活动等,以及同期举办的ISPRS “地理空间智能:连接人工智能、环境管理和抗灾能力”学术研讨会和ISPRS学生联盟工作会议。
图1. 蒋捷教授在会期间工作与交流
王闰杰老师作为测绘学院副研究员,同时担任国际科学理事会(ISC)地理联盟灾害与风险减灾常设委员会的秘书,负责“城市减灾”技术单元的组织工作。她受邀参与了11月2日至3日的ISPRS“地理空间智能:连接人工智能、环境管理和抗灾能力”专题研讨会,在研讨会期间参与了开幕式及各个报告单元的讨论,在技术单元的组织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与委员会主席及相关成员就未来在城市减灾和地理空间智能方面的合作进行了深入交流,探索了在遥感技术与城市抗灾管理相结合的新路径。在11月4日至8日的ISPRS“遥感技术与应用”学术大会上,王闰杰老师作了两场学术报告,当地时间11月5日上午,进行了题为“Research on Spatial Pattern and Accessibility of Traditional Villages-Taking Henan Province as an Example”的学术报告,展示了在传统村落空间格局和可达性方面的研究成果,11月7日上午,分享了题为“Multi-class Object Detection in Urban Scenes Based on Deep Learning”的研究成果,展示了深度学习在城市场景多类目标检测的应用,并同与会专家的热烈讨论。
图2. 王闰杰老师在会期间学术报告
郭贤老师现任ISPRS第五技术委员会第2工作组的联合组长,负责“区域与国际教育计划”主题。受大会主席和ISPRS学生联盟主席的邀请,郭贤老师在11月2日至3日全程参与了ISPRS “地理空间智能:连接人工智能、环境管理和抗灾能力”专题研讨会的各报告单元,并协助组织了同期举行的主题进修班活动。在此期间,通过研讨会和进修班,增进了与国际教育工作者的交流,促进了遥感教育与国际合作在不同地区的普及和推广。郭贤老师于当地时间11月6日上午,在ISPRS第三技术委员“遥感技术与应用”学术大会上进行了题为“A Scene Graph Generation Method for Historical District Streetviews: A Case Study of Mao'er Hutong in Beijing, China.”的学术报告,展示了遥感技术在历史街区保护与可视化方面的应用。随后,于当地时间11月6日下午,作为主持人主持了“AI for image analysis”主题的分会场讨论,为多位国际学者的研究报告引导和组织讨论。此次主持不仅展现了郭贤老师在遥感技术与图像分析领域的专业素养,也加强了与国际同行的交流。
图3. 郭贤老师学术报告与分会主持
在此次学术会议期间,北京建筑大学参会教师不仅展示了各自的研究成果,还通过与世界各地专家学者的交流,加深了对遥感技术发展的全球视野和前沿动态的理解。与来自多个国家的科研团队、学术同行围绕人工智能在遥感图像分析中的应用、地理空间信息技术在环境管理中的实践等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并就可能的技术合作与项目开展进行了交流,特别是在如何将遥感技术与深度学习算法融合用于城市管理、灾害预警等实际应用方面。通过这些讨论,不仅加强了我校教师在国际遥感学术界的认知,也为推动后续跨国科研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次赴巴西贝伦参会,进一步提升了北京建筑大学在遥感技术与地理空间信息领域的国际学术影响力。参会教师通过报告、主持、学术讨论等多种方式展现了我校在遥感与空间信息技术的研究成果与学术贡献。此次会议也让我校教师在学术视野、技术创新和国际合作方面获得了更为深刻的认识。未来,北京建筑大学测绘与城市空间信息学院将继续致力于推动遥感科学的国际化发展,深化国际科研合作,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学术人才,为服务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和全球遥感技术的进步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