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稿:刘欣阳、张宁 供图:高涔珊 审核:谷天硕、侯妙乐、孙子衿
2024年8月25日,北京市考古研究院与北京建筑大学测绘学院合作的“万宁重现旧时景 数字架桥连古今”实践活动总结会在北京建筑大学大兴校区四合院会议室成功举行。北京市委宣传部宣教处京彩文化行动计划专班干部陈梦雅,北京市考古研究院党总支书记、院长郭京宁,副院长葛怀忠,第二党支部书记、遗产预防保护部主任张涛,遗产预防保护部博士蒋妍,北京建筑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魏楚元,北京建筑大学党政办主任齐勇,组织部副部长扈恒畅,测绘学院党委书记王坚,测绘学院副院长侯妙乐,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副教授吴宜峰,以及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研究馆员刘卫东,首都博物馆研究馆员何海平,北京建筑大学古桥研究所所长、图书馆原馆长、教授王锐英,腾讯科技数字文化实验室技术负责人吴翩等专家学者出席会议。会议由侯妙乐主持。
会议现场
侯妙乐对各位专家老师的莅临表示欢迎,并介绍了参会人员。与会人员观看了学校党建工作和实践活动宣传视频,了解了测绘学院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成果和高质量发展之路,以及本次实践活动的全过程。
侯妙乐教授主持
葛怀忠介绍了实践活动的成立背景。他表示,本次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促进了双方科研优势的融合,经过三年努力,基本达成了成立之初的目标。
葛怀忠讲话
接下来实践团代表孙英魁同学从实践背景、内容和成果三个方面进行了总结汇报。他介绍了中轴线和万宁桥的概况,阐述了实践活动围绕问题设计的三部分研究内容:时空环境赋存与知识图谱构建、病害调查与分析、万宁桥虚拟复原与展示。孙英魁表示,本实践团坚持问题导向,综合运用多学科方法,在数字文化遗产保护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丰硕成果。
实践团代表汇报
随后,其他实践团成员围绕各自负责的工作,分享了收获和感想。时空环境赋存与知识图谱构建小组的陈慧文、高美妮等同学,病害调查与分析小组的邓艳萍、李强等同学,虚拟复原与展示小组的马一菲、张宁等同学先后发言。大家纷纷表示,此次实践不仅提升了专业技能,更点燃了他们对中国文化遗产的热情,坚定了投身文物保护事业的决心。
实践团成员补充汇报
在点评环节,刘卫东对同学们的汇报给予肯定,并从专业角度讲解了万宁桥结构与装饰的特点,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王锐英建议进一步完善汇报内容,增加力学分析,探索古桥保护与交通功能的平衡之策。何海平回顾了与实践团的合作历程,对同学们的努力给予赞扬,对项目成果的意义表示认可。吴翩介绍了实验室在文化遗产数字化方面的工作,总结了实践团在知识图谱、病害调查、数字复原等方面的成果,表达了与学校深化合作的意愿。
刘卫东点评
王锐英点评
何海平点评
吴翩点评
郭京宁在讲话中提出“四个深”和“三个青春”。他指出,此次活动谋划深、合作深、调研深、成果深,体现了青春向党、青春担当、青春助力,为中轴线申遗作出了重要贡献。葛怀忠强调了跨学科合作的重要性,建议未来继续围绕万宁桥安全开展研究。张涛、蒋妍分别谈了参与实践活动的感受,对师生的努力表示感谢和认可。
郭京宁讲话
王坚表示,实践活动达到了培养学生的目的,他代表学院感谢各合作单位,希望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拓展合作。侯妙乐对专家点评表示赞同,期待在文物保护、文创等领域继续深化合作。许东晖、吴宜峰先后发言,对实践活动表示浓厚兴趣,建议加强交流学习。扈恒畅表示,测绘学院树立了党建工作标杆,是红色“1+1”活动的优秀示范。
王坚讲话
许东晖讲话
扈恒畅讲话
吴宜峰讲话
魏楚元表示,活动实现了党性实践、专业实践、社会实践三位一体,是一堂生动的大思政课,让学生感受到首都文化的滋养。他期待与各合作单位开展更多项目,推动高校在文物保护中发挥更大作用。
最后,陈梦雅对实践成果表示高度赞赏。她感谢各位领导、老师为学生成长提供的平台,表示将继续做好服务保障工作。
魏楚元讲话
会议结束后,参会人员合影留念,并参观了建筑遗产精细重构与健康监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云冈18窟1:1复制工程和大型多功能振动台阵实验室,进一步了解学校在文物保护、文化传承方面的科研力量。
参会人员合影
“万宁重现旧时景 数字架桥连古今”活动是高校践行“古都保护”使命,服务中轴线申遗的生动实践,也昭示着文博机构与高校携手并进的广阔前景。在“‘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行动计划的引领下,越来越多的青年学子将投身历史文脉的传承与守护,用实际行动谱写新时代文化遗产保护的华彩乐章。